浅谈景泰县五佛乡红枣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6-11-02   作者:五佛乡副乡长 张仲瑶 五佛乡干部 李龙飞  ; 点击:

  景泰县五佛乡地处黄河之滨,距县城21公里,总面积58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160天,光、热、水资源丰富。红枣产业是我乡一项经济林果品产业,是立足当地有力的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和品质优势发展起来的农民增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红枣产业已发展成为景泰县五佛乡的特色主导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我乡红枣产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抓好红枣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五佛乡红枣产业发展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零星种植阶段。2003年前,由农户自发零星发展枣树3000亩,虽然发展速度慢,栽植面积小,但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第二阶段是快速推进阶段。由政府主导、农户主体共同发展,按照“生态经济并重”原则,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鼓励、引导和支持群众开发未利用的荒山、荒坡、荒地,建成了覆盖6个村,长18公里、宽1公里的绿色生态枣园经济带,和车木峡百万株枣树苗木繁育基地。枣树总面积达3万亩,实现了“人均2亩枣园”的目标。第三阶段产业提升阶段。坚持市场引领、技术支撑,按照效益优先、嫁接换优的原则,针对本地红枣皮厚、核大、易发病等劣势,2013年开始,引导群众嫁接骏枣,改良品种,做强红枣品牌。截止今年全乡共完成嫁接改良骏枣等品种7350亩,计划到2020年完成改良3万亩,实现全乡红枣品种改良全覆盖。

  二、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方式粗放。农民整地标准、栽植密度不统一,加之技术水平低和后期管理粗放,造成长势差的局面,导致红枣产量低而不稳。同时,产区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产地分散、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园林化红枣基地少,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难以发挥。

  品质结构不合理。五佛乡红枣优质品种较少,以本地老枣为主,颗粒较小,含糖量低,皮厚肉薄核大,市场竞争力弱。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嫁接了部分俊枣、大梨枣等,但较为零散,不成规模达不到优质目的,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

  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本乡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少,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枣农管理枣园的能力弱。各职能部门对枣农和加工企业技术培训、信贷支持、市场销售等环节服务力度不够,受红枣生产加工季节性强,加工企业难以筹集大量周转资金来贮备加工原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枣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档次不高。从种植到采摘包装、储存到保鲜等生产全过程技术落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粗放的手段。受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的影响,加工企业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发展集约经营,提高产业效益,严重制约着红枣加工业的发展。

  品牌宣传滞后,营销手段落后。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广告社会。营销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户企业或者一个地域来说,要想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产品质量是关键,但是无孔不入的宣传战略才是迈向品牌的生命之门。由于现有的贮藏与营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都采用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流通需要。加之职能部门帮助枣农和企业打品牌树形象的力度不够,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出来,以至于出现红枣大量滞销的现状。

  三、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行“加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红枣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加快品种改良和中低产枣园的改造,提高红枣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红枣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本土红枣品牌。

  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增加红枣产业投入。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