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花卉苗木产业

发布日期:2017-03-20   作者:中共太白县委副书记 许海峰  ; 点击:

花木产业是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为活跃的高效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尤其是通过参加第二期关中地区花木产业发展专题研究班,聆听专家讲座,实地考察学习,现场研讨交流,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体悟中,拓展了思维、掌握了方法、明确了方向,深受教育,倍受鼓舞。

一、学习情况

本次学习为期10天,重点围绕花木产业发展主题,从发展需要切入,以解决问题破题,学思同步、悟用结合,形式新颖、富有成效,是一次启迪思路、教授方法的思想熔炼。

层次高

省委统一组织安排,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艺、林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主讲,参加学员都是关中地区各县区委副书记或主管农业的副县区长,规格高、规模大。

(二)内容实

安排4个专题讲座、5省内外现场教学、4研讨交流,围绕国内外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生态文明与森林文化、“互联网+”下的花木市场培育、陕西花木产业的发展路径等选择课题,针对花木产业存在的问题系统授课,答疑解惑,令人印象深刻。

(三)方法活

培训分室内授课和现场教学两个阶段,采取讲授、互动、观摩、研讨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方式,在学、看、思、悟的过程中,对花木产业发展的趋势、要求、路径在认识和把握上更加清晰、透彻精准,受到了一次全新的思想洗礼和方法论教育

(四)要求严

本着集约节约、适用管用原则安排日程每天2-3个专题,白天学习参观晚上专题研讨,室内授课学风严谨,现场教学组织紧凑交流研讨要求学员必须认真思考有所见地。整个学习安排扎实,管理严格,全体学员严守纪律,行动统一。

(五)效果好

参观省苗木繁育中心、周至县花卉产业园区,全省部分地区花木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让人感叹特别是置身于常州市、鄢陵县花木产业的巧妙构思、成功经验、发展巨变之中,一种拨云见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扑面而来,对发展花木产业的思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由然而生

二、思考体悟

10天的学习机会难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交流、一路思悟,先进地区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气魄,精细巧妙、匠心独运的思路举措,抓铁有痕、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令人钦佩,启示深刻。

(一)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鄢陵县曾长期是粮棉大县、财政弱县。2000年左右,县上充分发挥花木产业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把扶持壮大花木产业作为县域发展的突破口,大规划、大手笔、大气魄、大胆略、敢想敢干,由政府主导,鼓励引导当地民营企业、家庭农户积极发展花木产业短短16年花木规模化种植面积就突破60万亩,县域实力一举跻身河南省前30强。常州市坚持产业市场化特色化,经营品牌化智能化机械化,设施现代化信息化,政策扶持多样化的思路模式,花木生产领先江苏省,2016年夏溪花木交易市场交易额达180亿元。实践证明,花木产业不仅是一项“改头换面”的绿色产业,更是富民强县的增收产业。

(二)品牌就是效益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常州建有夏溪大规格苗木、嘉泽盆花、湟里垂柳等一批集中连片的特色花木基地,月季、马杭菊花、凤梨、观赏草坪、紫薇、盆景等主打品种全国闻名,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鄢陵县创立并连续16年举办花博会、花交会、腊梅展览会等打造品牌,鄢陵花木已走出中原、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只有把产业做大规模、做成品牌、做出声誉,才能站在市场最前沿,吸引全国各地花木经营主体蜂拥而至,焕发突破转型的内在动力。

(三)创新焕发生机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器”。鄢陵县数十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合作,有工程院院士、知名教授技术指导,引进、培育、推广近百种国内外名优花木产品;常州与中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14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示范,促进了市场和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花木产业必须强化科技支撑,把新品种、新技术建立在坚实的科研能力之上,实现品种开发试种、培育、销售、供应的链式巨变。

(四)扶持走得更稳

花木产业属于高产出、高投入产业,政府推动至关重要。鄢陵县、常州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引导当地社会资本投身花木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企业示范带动、农民积极行动的整体格局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政府引导是产业转型的第一推力,发展花木产业,必须坚持政府引领,项目扶持,龙头带动,社会参与,创造良好环境条件,激活产业发展要素。

三、工作设想

太白县生态良好、资源富集,境内野生珍稀植物种类繁多,发展花木产业优势明显。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和高海拔、冷凉气候影响,加之群众对花木产业的认识不足,全县花木产业规模小,经营形式散,主体品种单,产品档次低,市场要素缺,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切实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发展独具县域特色的花木产业,为追赶超越、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具体讲,就是实施1164”行动计划。

(一)编制一个规划

高标准编制太白县花木产业发展规划,以扩大花木产业规模为目标,以优化品种、提升产品规格档次为重点,以培育精品园、大苗基地、育苗大户和花木市场等建设项目为支撑,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定位,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全面提高花木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

(二)组建一个班子

成立县花木产业发展办公室,配备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力量,落实专项经费,加强花木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对苗木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技术指导服务,努力把花卉苗木产业培育成绿色产业的“新秀”。

(三)狠抓六个特色示范点

把花木产业置于县域全域景区、乡村旅游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大格局中来考量,在全县精心打造六个花木产业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发展。

1.建立特色苗圃基地

依托省太白林业局南滩苗圃,建立太白秦岭珍稀花木资源保护、驯化、繁育基地和高山植物观光园,做好秦岭当地名贵珍稀乔灌花草的种植培育和对外销售,打响太白花木品牌。同时,认真筛选适宜太白冷凉气候的外地花木品种,做好引种、试种、推广工作,丰富太白花木品系。

2.培育特色龙头企业

扶持现有的1家国有天保苗圃、4家股份制企业和1家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提升设施设备,引进名优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借力“招商季”活动,包装产业,强力推介,引进专业化花木产业领军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市场和技术优势,辐射带动小微企业和周边群众,降低种植风险、保障种植效益。

3.建设花卉交易市场

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价值。学鉴常州市“办好市场、为民服务”的理念,先期在县米禾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花木产品交易中心,委托米禾公司管理经营。下一步,在县城周边产业聚集区,建设集交易、科普、会展、观光为一体的太白县珍稀花木交易和集散中心,建立完善管理、服务、营销、物流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4.打造特色花海示范点

围绕鳌山滑雪场特色滑雪小镇建设,在滑雪场以东山谷规划建设千亩花海,引进荷兰生产技术和马尾鞭、醉蝶、百合、郁金香等10多种高端花卉品种,嫁接国外先进产业要素,提升太白花卉产业发展品位。

5.打造大地景观节点

以绿化、美化及节点打造为主要方式,在县城周边五里坡至两河口段20公里,沿姜眉公路两边实施大地园林景观工程,修复治理30里河川,打造七色花田等景观节点,花木选择以太白当地的落叶松、红桦、毛竹、大波斯菊、密枝杜鹃、紫花苜蓿为主,构建具有太白符号的大地景观,展示太白花木产业发展成果。

6.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

结合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咀头镇梅湾村、下白云村,桃川镇灵丹庙村、鹦鸽镇柴胡山村等美丽乡村示范点进一步优化升级,种大树、树奇石,修绿地、建花带,发展以花木为依托的休闲旅游、农家乐产业,在构建曲径通幽、阡陌相连,一步一花、移步易景,清新、雅致人居环境的同时,吸引外来游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增色添彩。

(四)落实四项保障措施

1.强化宣传引导

全县大力宣传花木产业的前景、途径、效益,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引导群众突破传统观念,打破产业定势,改变种植习惯,为花木产业发展提供思想支撑。建立专业队伍,对全县花木品种、规模、气候适应性进行摸底调查,科学筛选,确定发展重点和适宜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搜集整理与本地区位、地理、气候等条件相近地区不同的花木品种,建立花木品种资料库,指导全县花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深挖花木文化内涵,举办红叶节、山茱萸节等地方花木主题活动,提高群众认知花木、欣赏花木、种植花木的水平,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

2.强化政策扶持

研究制定太白县花木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细化扶持项目,明确扶持标准,在土地租用、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倾斜,激励花木产业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发展花木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将花木产业发展纳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考核办法,提升花木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重,调动镇村和群众发展花木产业的主观能动性。

3.强化技术引进

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花木新品种、新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强化太白特有野生物种资源的驯化培育,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花木规模产品,打好科技创新牌。主动与周至、鄢陵等先进地区进行业务对接交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力度,促进花木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提高质量效益,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太白投资发展。

4.强化人才保障

设置花木专业岗位,招录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花木专业队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土专家”“土秀才”培育力度,建立一支永远走不了的花木种植管理骨干力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过聘请、兼职、交流等各种途径,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为花木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