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美丽无限 创新发展 魅力无穷

发布日期:2016-12-28   作者:景泰县漫水滩乡 任君  ; 点击:

大荔学习四日,收获颇丰,尤其是大荔县在县域发展中提出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理念让我醍醐灌顶,更看到了将“美丽”二字贯穿始终的魅力大荔。大荔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高度对第一、二、三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项目、有序发展,既杜绝了部门单干出现项目散胡椒面的现象,又避免了资源浪费,真正实现了“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效益最大化,起到了“1+1>2”的作用。

大荔县与景泰县同在黄河岸边,地貌特征、产业类型有许多共通之处,大荔县提出的“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名旅游”与我县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打造“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一是做好建设总规,严格按照规划在县域内对产业进行功能性布局。大荔县在发展之初做好县域总体发展规划,把全县当作一个整体板块,统筹规划建设,坚持融合创新和“旅游+”的发展理念,以特色农业、新型工作、现代服务业为基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三产带一产促二产,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的示范园、新型工业的聚集地,特色旅游的目的地。坚定不移的推进美丽大荔的建设,唱响五个看大荔,让工业更新、农业更强、城镇更靓、旅游更热、乡村更美,努力实现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员小康目标。大荔县坚决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理念,按照其发展总规进行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与发展,为大荔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明确发展目标,精准化定位,精细化管理,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大荔县明确提出建设“关中水乡、瓜果之乡、梦里故乡”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将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范家镇华原村利用湿地优势,发展渔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了多彩渔村,聘请专业美院学生在村内绘制4D墙绘,建设色彩功能区,将红橙黄绿蓝紫作为主色划分各类区域,红色为“福”文化区,橙色为时尚动漫区、黄色为黄河风情文化区,绿色为民俗生活区,蓝色为科技前沿区,紫色为爱情主题区,用彩色绘画图案装扮的多彩渔村充分响应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整个村子灵动起来,把美丽乡村打造为小景点。在后续建设中,多彩渔村还将建设民俗博物馆和特色小吃一条街,将美食、美景融合起来,成为大荔全域大景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是打造特色名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大荔县深挖产业名片,大荔冬枣成为大荔1008产业工程(即黄花菜、冬枣、西瓜、花生)中最具特色的大荔名片,在安仁镇小坡村建立万亩有机冬枣现代科技示范园,按照“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的运作模式,推广发展冬枣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大荔冬枣不仅打出了品牌,还申请了地理标志,如今,“大荔冬枣”不仅出现在G20峰会上,还走出了国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赠送国宾的礼物。深挖旅游名片,有效整合沙苑资源,打造陕西省首个沙漠公园,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具有先进经验,能开发出好的旅游产品的大公司入驻,按照大荔县总体旅游规划,用超前的理念超前的设计吸引游客而来,打造游乐大荔。深挖饮食名片,九品十三花、炉齿面无一不在讲述着大荔深厚的饮食文化及历史底蕴,在同州湖畔打造同州里特色小吃一条街,由政府统一建设后租赁给农户,免两年租金,但在小吃制作上统一标准,优先选择具有大荔特色的油泼面、水盆羊肉、蜜枣甑糕等大荔特色美食入驻同州里,打造美食大荔。

四是打造美丽乡村,扎扎实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荔县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明晰,按照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三步来打造美丽乡村,做得好的清洁乡村向美丽乡村提升,做得好的美丽乡村向幸福乡村提升。在资金整合上,按照“四个一点”找资金,确保美丽乡村每年投资不低于2个亿,即:向中央、省市要一点;各部门项目整合一点;政府财政抵一点;社会资本筹一点。在具体建设中,首先是做好五堆清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打造清洁乡村,即在上一年度的9-12月在各乡镇各村进行一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按照整治效果进行排序,排序在前的村列为下一年度的美丽乡村候选村;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根据村情实际,编制建设规划,开展水电房路池等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再次是美化提升阶段,即在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的基础上,把每一段都作为景观结点打造;最后是精神文明提升阶段,大荔县积极对接省市知名的书画家到美丽乡村中来为农户书写门楹、家训,而农户为书画家提供一间房子,免费食宿,按照政府要求改造小院的农户可以免费向书画家求字,而其他人则通过现金购买的方式可以求得字画,这样既可以创收,又可以带动农家乐的发展,同时提高文化层次,增强文化底蕴。

大荔县是“工业小县、农业大县,财政小县、农民富县”,干部群众观念新、干劲足,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知识储备强,各级领导干部与村官对本职工作、县域情况、村情实际、产业培育、品牌建设、产品销售等情况了然于心,对我们的问题有问有答,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县的发展,首先要有有干劲,肯干事的干部,其次是干部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再次要有想法,愿担当的干部动起来,干起来才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