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教学基地库

生态文化村 宜居豆家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26  浏览次数:

豆家堡村位于横渠镇南2.5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710户,2908人,耕地5500亩。产业特征鲜明,交通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关学创始人张载的故里,共和国上将李达的故乡。

近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环境美、生活美、家园美、乡风美”要求,突出富民强村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采取“强化责任加压力、广泛发动增潜力、加强投入添动力、全面提升显魅力”四大举措,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呈现“天蓝、地绿、村美、民富”的新景象,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7年村经济收入达到4.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30元,增长10.4%。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生态村、陕西省村务公开先进村、宝鸡市敬老模范村、宝鸡市“十大美丽乡村”、市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以“三化”为基,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常抓不懈,持续深入开展“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绿荫环绕、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一是持之以恒抓净化。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发动群众,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大清理、大清扫”活动,对全村街道和主干路“六堆”进行彻底清理。对村庄进行重新规划,拆除乱搭乱建,整修边角地,每个村民小组划定柴草堆放点,使每家每户柴草固定堆放,整体有序。全村新建柴草堆放点10个,修建污水处理厂1处,污水渠全部加盖;建成大型垃圾填埋场1处,小型垃圾填埋点8处,实现垃圾填埋全覆盖。按照每10户1个垃圾桶标准配发垃圾桶80多个,成立12人保洁员队伍,保证每个村民小组1-2名保洁员,配备垃圾清运车,坚持每天清扫路面卫生,清理垃圾桶,实现了生活垃圾规范收集、转运、处置。制定保洁员职责、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等各项制度,在全村上下形成“人人爱家园,人人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二是因地制宜做绿化。结合实际,每年春季制定绿化方案,重点对组间街道、生产路、村民房前屋后、零星空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对农户门前花坛进行绿化,修建农户门前花坛3000多个,栽植各种绿化苗木20余万株,铺设草坪2000多平米。并在春秋两季组织专业人员对全村绿化苗木进行统一修建,对断档、缺株进行及时补植,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三是精心设计搞美化。制定村庄美化改造方案,把建设园林景观,小游园、小广场融入村庄美化改造,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设计,修建文化广场3个,游园9个,亭子12个,配套健身器材34套,修建照壁9个,文化舞台1座,修建文化墙430米,绘制文化墙3000多平米,对公路沿线的墙壁“穿靴戴帽”,统一美化改造。创新开展最美庭院创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共创建最美庭院示范户115户,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处处呈现清新、整洁、优美的生活气息。

二、以人民为本,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条件

着眼建设群众最幸福的生活家园,不断强化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夯实人居环境硬条件。一方面,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水、电、路、讯等设施建设为重点,多渠道筹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投资200多万元,对横汤路豆家堡段、村内主干路等重点路段实施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简易路灯144盏,配套安装视频监控5个,基本实现了村庄亮化、重点路段和十字路口视频监控全覆盖。新打自来水机井5眼,配套变压器16台,修复配套机井7眼,农业设施条件大幅提高,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田间主干道路、村间道路实现水泥硬化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安全饮水普及率均实现100%,实现了县镇村公交快速连接,群众共享舒适的现代生活。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村级社会事业发展。投资300万元建成村示范幼儿园一所,投资180万元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投资133万元建成村史馆和幸福院,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设立金融便利店、村淘宝店等便民利民设施,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实现小额存贷款,缴取养老保险,网上购物等便捷服务。

三、以文化为魂,让群众乐享人居环境建设成果

以提高村民素质为目标,不断加强村庄文化建设,形成“人人参与、自觉维护、成果共享”的人居环境建设意识。一方面,打造文明幸福一条街。推进传统文化进庭院、家风家教进农户,邀请楹联家结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贤等传统文化,为每家每户量身定做一副楹联,强化和睦友邻、助人为乐、勤俭持家、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同时,村上将每家每户不同的家风家训、优点美德 “亮”出来,“挂”在外,激励示范各家各户不断传承好家风,鼓励村民互相学习,传统文化遍及全村。另一方面,开展孝老爱亲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组干部、党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建设“养老+文化”型幸福院,为全村500多名老人提供学习、生活、锻炼、娱乐场所,村两委干部积极主动帮灶,确保养老人员按时就餐,节假日期间餐费全免,夏季酷暑时期,开展送清凉活动,每逢重阳节举办“孝老爱亲”表彰大会,使村组孤寡老人得到孝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