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教学基地库

五泉镇新集村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17  浏览次数:

一、现场教学目的

1. 了解该村产业发展思路和工作经验;

2. 掌握该村取得成功的主要措施和工作方法;

3. 认识民主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二、基本情况

新集村位于杨凌示范区以西八公里处,南邻陇海铁路,西宝中线、西宝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0个村民小组、852户、3889人,全村共有党员97名,其中女党员19名,村干部5名。现有耕地2993.85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93.85亩,多种经营2800亩(葡萄园1307亩、葡萄种苗1000亩、杂果育苗400多亩)。养殖小区1个,养殖奶牛51头,家庭养殖生猪650头,奶牛26头,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000元。

近年来,新集村党支部在揉谷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村战略,立足村情,发挥优势,负重拼搏,真抓实干,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以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兴村富民新思路。

三、主要做法

1.重规划,抓创建,着力建设美丽生态新农村

2012年新集村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第一批五个“田园村庄”创建村之一,他带领支部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田园村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总体思路,以创建田园村庄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入手,创建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面实施以“人居环境改善、农民创业增收、公共服务完善、文明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工作。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一事一议”项目、群众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进行,其中:(1)改路:完成进村道路、村内主干道全部水泥硬化,农户门前街道硬化率达90%,总长度6000米。(2)改水:为全村新打机井2眼,维修配套机井4眼,铺设输水暗管13公里,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3)改房:排查全村危房危户,积极报上级相关部门解决落实危房危户改造。(4)改设施:安装路灯200盏,门前统建690户,安装摄像头19个,配套监控设备2套。(5)改环境:建设沼气池240口、卫生改厕505户,新建垃圾池9座,垃圾屋3座,实行村内保洁员制度,对全村道路实行全天候卫生保洁,以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美化村内环境。(6)科技普及:安装有线电视、电话、太阳能热水器等,电信、广电入户率超过50%。(7)新建村委会、卫生室、超市、农资供应中心及图书阅览室,投资130多万新建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占地1044.5m2,新建文化活动广场1个,设篮球场1个,乒乓球桌2个,健身器材12套。新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省上专项奖扶资金100多万元,全部用于改路、改水、改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之中,并形成了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广场美化等五化目标,顺利完成了“田园村庄”建设任务。

2.改陋习,树新风,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思想新、观念新、致富路子新的新型农民。陈增科同志把怎样才能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抓起来、良好风气树起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带领班子从提高全村群众的文明素质入手,广泛开展了“文明进村、科技进村、生活新风进村”的活动,使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健康、协调发展。

为全面提升村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陈增科多次召开两委会、干部群众会、精神文明建设动员会,使村民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组织表彰奖励“好媳妇”、“好公婆”、“致富能手”、“优秀母亲”及“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并配合省妇联、区妇联及西农大红凤社对二十名“贫困母亲”进行了每人一千元资助。同时,陈增科同志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做到使群众自己管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民主管理意识逐步提高。

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委会建起了图书室和科技活动室,还从杨陵中学聘请专业舞蹈老师每天晚上为村民教练广场舞,由村广场舞爱好者组成的舞蹈队在2012年杨陵区文化局组织的春节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在陕西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道;制作了以“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生产发展、农业科技”为主题的文化墙720平方米,在李家坡八九十组新建文化广场一个,并配置多套健身器材,深受广大村民欢迎。顺利通过了省文明委“省级文明村”的验收。

3.抓基础,调结构,发展产业造就强村富民之路

抓基础、调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陈增科的带领下,围绕思路抓发展、订规划,全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全村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种植业、养殖业、果蔬产业、苗木产业等同步发展。目前,已建成了葡萄育苗园1000亩(含间作套种)、葡萄示范园1307亩、其他经济杂果400多亩,其中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中棚葡萄园600亩。葡萄园和葡萄种苗参与农户占70%以上,人数达2000人以上。

为配合村葡萄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强村”战略,多次聘请西农大专家教授来我村进行农民技能培训,参加人数达一千多人次。还成立了杨陵新集村先锋葡萄专业合作社和新集村葡萄协会,对农民种植葡萄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先后引进了新、优、特葡萄品种,使新集村葡萄品质大大提升。在第十九届农高会农资一条街上进行葡萄和葡萄苗木展销,共发放宣传资料一万余份,有效增加了我村的葡萄产业专业村知名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现有大型建筑工程队共有8个,收入达千万元,从业人数近千人,人均收入两万元左右。村办砖厂1个,从业人数60多人,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

4.强管理,建机制,提升民主服务水平

实行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必须以完善村委会和自然村民主事务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自然村民主自治机制。他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在实现农村民主自治工作上,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各项工作举措,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一是全面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村委会、村小组换届时,让群众广泛参与,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委会和村小组两级班子中。二是全面推行村、组两级财务公开,设置了公开栏,定期向村民公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情况,做到了公开的范围广、项目多。三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固定专人定期清扫。四是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理事会中设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民事调解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在卫生管理、帮扶救助、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公益事业等,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四、主要启迪

这是一个以种职业为主导产业的普普通通的行政村,产业发展使他们改变面貌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和领导班子的支撑引领作用,主动利用杨凌示范区发展机遇,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发展和改变群众生活铺平了道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科学规划,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产业发展取得成绩后,他们及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让思想建设与物质文明同步。通过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为村子发展打造了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他们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具有思想新、观念新,有致富路子新的新型农民。他们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和村干部的号召力,弘扬了农村发展的“正能量”,为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编辑:0
终审: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