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教授,为山西“头雁”学员带来专题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讲授。课程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结合国内外特色农业创新案例,为学员擘画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王征兵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三大要素构成,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通过技术突破、经营模式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正从传统粗放型向高附加值、可持续方向转变。
课程中,王征兵教授以多个特色农产品为例,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落地成果。蟠枣与血麦,通过品种改良与深加工技术,血麦衍生出麦仁、挂面、醋等高附加值产品;俄罗斯八号樱桃,引入优质品种,打造高端水果品牌;日本和牛,每斤售价高达2000元,其背后是品种优化与精细化养殖技术的突破。
王教授强调,“特色农业的核心在于‘不可替代性’,唯有科技加持,才能让农产品从田间走向世界。”
针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王征兵教授提出独特见解:“休闲农业的竞争力不在于美景或美食,而在于挖掘乡村的精神与文化内核。”他建议将农耕文化、民俗体验融入乡村旅游,打造差异化吸引力。
在营销创新方面,“1216苹果”成为典型案例。该品牌通过“扎根200米深厚黄土、成就于1000米海拔高度、16度温差孕育独特风味”的故事化营销,成功塑造“世界的苹果,老陕的荣耀”品牌形象,销量大幅提升。此外,“爱情苹果”等创意营销模式,也展现了情感价值对农产品溢价的推动作用。
课程尾声,王征兵教授总结道:“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赋能。山西作为农业大省,应立足资源禀赋,融合科技、文化、品牌之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此次课程为山西“头雁”学员提供了前沿理论与实战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学员探索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