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裹着蝉鸣钻进教师培训基地的一楼大厅,我们排着队伍,看着“培训班趣味运动会”的红色横幅整齐地挂在墙面,忽然想起办公室里常挂的那句标语——“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此刻的我们,褪去了教案和PPT的厚重,套着宽松的衣服,像一群被按下“暂停键”的孩子,即将在这片场地上,重新找回最本真的快乐。
一、“临时搭子”的默契:从“各忙各的”到“我们一起”
报到时,班委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队。我作为第三小组的一员积极地为集体的成绩在奉献力量。一同来培训的老师虽然都来自湖北但属于不同的学校,彼此认识的并不多。但为了小组的荣誉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前面两个项目是,“趣味接力”,一个是用长筷子夹乒乓球,接力夹着放到最后一位选手身旁的盆子里,传进盆子里的球最多的组获胜。另一个是用长筷子将篮球赶到对面,下一位选手接着赶,速度最快的队获胜。这两个项目都需要的是巧力。我们的组长饶老师扶了扶眼镜坐镇指挥,“这个靠的是团队节奏,不拼体力。”于是我们挤在大厅的角落里抓紧时间练习,交流技术要领,练习的时候有老师急得直搓手:“这比改作业还难!”饶老师却笑:“改作业是‘单兵作战’,这可是‘全员战役’。”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小组竟取得了第一名。
二、赛场上的“意外之喜”:失误比胜利更动人
我们的第三个项目是“趣味接力”——托球跑。托球跑时,陈老师的乒乓球不小心滚到地上了,旁边的老师赶紧帮忙捡回乒乓球一边安慰一边鼓励,“没事,重新开始,成绩不重要,坚持到底把球传给下一位选手就是胜利!”有的老师为了跑快点,将运动鞋脱了光脚上阵。尽管最终我们以“惨败”收场,但对方组的老师赛后却跑过来和我们合影:“你们那股子‘不放弃’的劲儿,比赢了我们!”
三、汗水里的“教育启示”:原来快乐从未走远
颁奖时,我们第三小组拿了“二等奖”,组员代表高兴地与培训班负责的领导合影留念。有位老师感慨道:“教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点燃彼此的光。”那一刻,我忽然懂了这场运动会的深意——它不只是让我们放松身体,更是在提醒我们:作为教师,我们总在教学生“合作”“坚持”“热爱”,可自己却常常被教案和成绩困成了“孤岛”。
散场时,有老师揉着腰说:“今天比改十套卷子还累,但开心多了。”张老师拿着手机看小组老师的合影:“原来大人也可以像小孩一样疯,只要有人陪你。”
晚风掀起我们的衣角,忽然想起孩子们写作文时总爱用的句子——“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原来最珍贵的快乐,从来都不在远方,而在我们放下“教师”身份,重新做回“普通人”的每一刻。
这场趣味运动会,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团队协作”,更是“活在当下”的勇气。当我们愿意和学生一起疯、一起笑、一起为失误鼓掌时,教育或许就悄悄发生了最美好的样子——不是“我教你学”,而是“我们一起成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