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艳美,来自榆阳区孟家湾乡四道河则村。我的职务是四道河则村妇联主席,同时担任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理事长。我衷心感谢区委区政府为我们搭建的“头雁”培育学习平台。我倍感珍惜这次难得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机会,它也圆了我青年时期上大学的梦想。在西农大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参加了学校精心安排的调研实践。12月26日,我们前往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实地调研了袁家村在乡村振兴中的辉煌成就,经过三代村领导人不懈努力,终于将袁家村打造成了国内知名旅游村,这个隐藏在喧嚣都市之外的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历史的沉淀,文化的韵味
踏入袁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经历风雨却依旧屹立不倒的老宅和青石板路。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砖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历史的厚重。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简单而纯粹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通过参观村中的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品展示,我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尊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二、自然的馈赠,生活的真谛
袁家村四周环山,绿树成荫,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自然风光宜人。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漫步在田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农人耕作,听着鸟语虫鸣,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放松。这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让我意识到幸福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的日常之中,无需过多物质堆砌,心灵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三、人情味浓厚,村委会精神的传承
袁家村的村干部和村民热情好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这种浓厚的人情味让我深感温暖。在村子里,无论是茶馆里的闲聊,还是集市上的交易,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份真诚与信任。这种基于乡土情感的村貌精神,是现代都市生活中难以寻觅的宝贵财富。它提醒我,无论社会发展多快,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互助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启发思考,寻找发展的创新点
这次袁家村之行,我的感受很深。除了个人的沉浸体验十分丰富之外,也给我作为村干部带来了不少启发。我们村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延伸。此次回去后,我将立足本村实际,发展自身优势,探索适合我们村的产业融合之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观光农业及农事体验活动,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附加值,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
总之,袁家村的发展为我们村的产业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努力开创一条具有我们村特色的发展之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