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风采

数智化植物工厂参观感悟:科技赋能农业,点亮未来希望

作者:鹤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阳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1  浏览次数:

踏入数智化植物工厂的瞬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农业未来世界。不同于传统农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这里是科技与自然共生的奇妙空间,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农业数智化的无限可能。

图片5.png

一、视觉冲击:光与生命的协奏

走进植物工厂内部,首先被那片梦幻般的光谱震撼。层叠的种植架上,红蓝紫等光谱交织,宛如为植物定制的“生长霓虹”。幼苗在光的滋养下整齐排列,蓬勃生长,打破了我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固有认知。这不是简单的照明,而是精准调控的“生命密码”——不同光谱对应植物生长阶段需求,从发芽到成熟,光成为可调配的“营养剂”,让植物生长挣脱自然光照的束缚,走向标准化、可控化。

二、数智化管理:农业的“最强大脑”

深入了解后,数智化系统的魅力愈发凸显。环境控制系统如同植物的“智能管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被传感器精准捕捉、实时调控。工作人员轻触屏幕,就能为不同区域的植物定制专属“生长套餐” 。自动化物流轨道穿梭于种植架间,精准配送物资,替代了传统农业的人力搬运,效率飞跃的背后,是农业生产模式的根本变革——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让“靠天吃饭”成为历史。

三、空间革命:小天地,大产能

垂直种植架向空中要空间,极大突破了土地限制。对比传统农田,这里单位面积产能呈几何级增长,在城市近郊、寸土寸金之地也能高效生产。这不仅为都市农业提供了新路径,更让我看到解决未来粮食供需矛盾的希望。当人口持续增长、耕地资源紧张,植物工厂的空间利用智慧,或许是破局关键。

四、生态与未来:可持续农业的样板

数智化植物工厂的生态价值同样动人。闭环水培系统让水资源循环利用,几乎零排放的生产模式,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想象一下,未来城市里,这样的工厂可为社区直供新鲜果蔬,减少长距离运输的碳排放,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最短生态链。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变革,更是城市生态闭环的重要一环,让“可持续”从理念落地为日常。

五、反思与展望: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参观中,我也思考着传统农业与数智化农业的关系。并非替代,而是互补与升级。传统农业承载着文化与情感,而数智化农业解决的是效率、产能与可持续性难题。两者结合,或许能走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让大田粮食生产坚守根基,让经济作物、都市农业拥抱数智化,双向奔赴,守护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

图片6.png

这一趟参观,看到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农业未来的模样。数智化赋予农业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新内涵,让古老的行业焕发青春。它启示我们,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点亮希望的火种——在保障粮食安全、守护生态环境、赋能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农业数智化必将成为关键引擎,驱动我们驶向更美好的未来。期待越来越多这样的“未来农场”落地生根,用科技之光照亮农业的无限可能,让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让每一份耕耘都收获科技赋能的喜悦与希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