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而在平凉市崆峒区索罗乡董洼村,一位“头雁”正带领着乡亲们振翅高飞,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他就是正在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度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学员——崆峒区索罗乡董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聂忠勇。
2024年10月,聂忠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二期)农村经营管理班(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在农业知识的课堂上,他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着前沿的农业理念、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科技成果。与知名农业专家的深入探讨,让他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各类农业创新案例的剖析,为他打开了新思路的大门;实地参观现代化农业园区和实验基地,使他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魅力。
聂忠勇曾在上海的餐饮行业打拼多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华,在那个繁华都市站稳了脚跟,拥有令人羡慕的高收入和稳定生活。然而,2020年,索罗乡党委、政府“回翔归雁”的深情召唤,如同一股强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他的心。故乡的山水、儿时的伙伴、熟悉的乡音,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让他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眷恋与责任感愈发浓烈。最终,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海的一切,踏上了回乡创业的征程。
作为崆峒区索罗乡董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的聂忠勇深知,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挑战。上任之初,眼前的董洼村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道路狭窄泥泞,每逢雨季,村民们出行都极为困难,仿佛与世隔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电供应不稳定,通讯信号时有时无;人居环境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污水横流;村集体经济如一潭死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村民们人心涣散,习惯了安于现状,对未来缺乏信心与憧憬。
面对这一棘手的现状,聂忠勇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唯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以及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才能为董洼村找到破局之路。于是,他与同事们共同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在那简陋的会议室里,灯光常常亮至深夜,大家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地研读政策文件,热烈地讨论着每一个条款可能为董洼村带来的机遇与改变。他们深入分析每一个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遗留因素到现实制约条件,无一遗漏。
他们决心以“绿色理念”为导向,依托董洼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并且引入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打造绿色农业产业链,让绿水青山成为董洼村最亮丽的底色,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资本;以“金色产业”为核心,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等,利用在西农所学的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借鉴乡村旅游规划经验,开发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一位村民,真正实现民生福祉的大幅提升。
产业发展更是董洼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西北农林大学学习归来后,聂忠勇对于董洼村的产业发展有了更系统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思路。接下来在第一产业上,他依据所学知识优化传统种植养殖结构,引入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品种和优良的养殖种苗,推广科学的田间管理与养殖技术,建立标准化的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确保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双提升,为后续产业融合提供坚实基础。发展生态养殖,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养殖林下中蜂、林下散养土鸡、黑猪等,保障肉质鲜美与市场竞争力。
对于第二产业,聂忠勇积极规划后期建设农产品加工厂的思路。利用在西农学习到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工艺,将村里丰富的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转化。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在第三产业方面,以乡村旅游为核心进行拓展延伸。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设施,打造以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展示为特色的旅游线路与景点。结合西农的景观设计理念与旅游规划经验,修建观光步道、特色农事体验园、民俗文化博物馆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将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开发具有董洼村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伴手礼,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品尝、购买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与加工品,形成“旅游+农业+购物”的良性互动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在“头雁”聂忠勇的带领下,董洼村的村民们也逐渐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家乡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如今的董洼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而聂忠勇这位“头雁”,依然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续写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