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蓓蓓教授讲授的《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农业》课程,让我对数字技术赋能农业转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更加明确了未来农场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周蓓蓓教授授课
在生产环节方面,周老师为我们深刻阐述了精准化、智能化的变革,过去,我们浇水、施肥多凭感觉,难免存在浪费和不足。如今通过传感器监测、智能灌溉系统等新技术,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准确判断作物需求,实现按需灌溉和施肥,不仅节约了水肥资源,降低了成本,还显著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些技术手段,让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
在经营管理方面,数智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通过学习,我更加系统地学习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趋势、价格波动和气候预测,从而更合理地规划种植品种和规模,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未来,我计划在农场内部进一步推动管理的信息化,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人力、物资、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效率。
“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业是国之根基,更是我们每一位农业从业者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传统农业模式下,我们依靠经验耕种,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波动,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消耗较大、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农业效益的提升和农民的持续增收。然而,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头雁”插上了数智的翅膀,助力我们在乡村振兴中率先飞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