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市县农广校骨干教师培训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刘德敏 张岳 段玉琴 杨晓兰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0-26  浏览次数:

市县农广校骨干教师培训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总结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以来,不断创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在几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成功探索了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得到了农业农村厅领导的一致好评,为了提升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质量,将我校的培训教育经验向各市县农广校推广,农业农村厅从2017年出台该项目,对市县农广校校长、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一班一方案,提高培训针对性;在培训环节上做到了三结合,增强了培训效果;内容全面,方法系统,涉及面广。对市县农广校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训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获得基层的一致好评和领导的认可。该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陕西省农业厅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学院为此专门成立了职业农民培训办公室,对全省职业农民培训并对各县、市的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进行示范引导。

2019年,国家将原来提出的职业农民改称为“高素质农民”,市县农广校农民培训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用什么培训?等方面出现了困惑。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推广处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担交给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项目组成员和专家教授经过多次研究,基于多年来的培训调研掌握的大量一手材料,出台了旨在提升市县农广校农民培训质量和效率的一系列培训方案。经过两年的培训实践,对全省市县农广校校长,骨干教师管理人员600余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者培训”(OTO)。培训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培训教学中的问题。

解决了市县农广校培训方案设计的问题。市县农广校培训方案设计是培训的第一大难题。2019年的培训,围绕培训方案的设计了开设了系列专题: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设计的要素、培训内容模块化设计、培训环节设置等等。2020年在将学院培训过的培训方案编写成书正式出版成为培训教材,供学员学习参考。

解决了基层农广校教师对培训所需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由于基层农广校的培训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师范院校学习的阅历,所以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在培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群众所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我们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语言艺术等专题,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特别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员掌握了新媒体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

解决了基层农广校管理人员对职业农民培训政策把握不透的问题。由于农广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大部分不属于行政干部,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强农惠农政策把握不透,在对高素质农民培训过程中讲不清楚。通过强农惠农政策解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陕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专题。有效的解决了基层农广校培训中的政策导向问题。

解决了基层农广校在农民培训过程中方法死板,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除了专题讲座之外,为了丰富培训方式方法,合理安排了破冰训练、团队建设、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工作经验分享、沙盘演练、学习成果分享等培训环节。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对学员培训效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专题讲授。对于理论性强,政策性强的培训内容,需要系统讲授,如,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发展大趋势,教育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在培训过程中多采取专题讲授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教学。

2.互动演练。对于操作性强,技能性强的培训需求,通过沙盘演练、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进行。如,新媒体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智慧教室的应用、课堂互动环节设计、破冰训练与团队建设等内容,都采取教师做示范,学员现场操作演练,教师现场点评,学员分组互评等方式进行。

3.现场教学。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了西安市农广校、周至县农广校、长安区农广校、临潼区农广校、宝鸡凤翔县农广校、千阳县农广校、眉县扶眉干部学院、渭南市富平县农广校、澄城县农广校、咸阳市三原县农广校等单位,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学习推广他们的培训管理经验、教学模式、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的做法,解决了市县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细节问题。

4.编写教材。将学院农村基层人才培训的50多个培训方案,编写为正式出版的《农业农村基层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精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作为培训辅助教材给学员发放,作为他们将来培训的参考资料,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一些培训学员还额外自己出钱购买了本教材。该教材也填补了全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得到媒体的宣传。

5.学习与思考,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培训结束后,让学员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上,按照培训学习的课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线上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完成3000字的学习体会或研究论文,安排专职指导教师随时和培训学员保持联系,指导他们的工作实践,帮助他们完成创新创业计划书编写作业,作业经老师同意才能定稿提交,保证了学习效果作业质量。

6.训后服务。每期培训班结束后,专门成立了“训后服务办公室”,公开训后服务热线电话(029--87080333),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基层农广校共同分享我校优质教师资源,协助他们安排校外现场教学点,为市县农广校推荐培训教材,使学员“一次培训、长期受益”。

三、成果的创新点

1.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三个统一。紧扣市县农广校骨干教师、管理人员从事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一切从市县农广校的工作实际出发,做到了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统一;培训方式方法与培训内容相统一;现场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统一,保证参训学员每个人都能从培训中得到自己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培训学员从事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2.坚持系统性原则,强化培训效果。该培训项目按照市县农广校承担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涉及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宣传总结、素质拓展等方面,将培训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在组织管理模块设置有培训方案研发、政策解读、法律法规、管理经验分享等;在课堂教学模块设置有教师语言艺术、心理沟通技巧、教师职业道德等;教学实践环节模块设置有破冰训练与团队建设、现场教学、新媒体应用、结构化研讨等;在宣传总结模块设置有新闻写作、摄影技术等;在素质拓展模块设置有“从疫情看中国之制”“农耕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等。

3.创建管理机制,保证标准化运行。为了做好农广校师资培训工作,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院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农业农村厅主管领导坚持参加开班式并承担培训相关课程。学院成立了培训教学督导小组,强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成教学院教育培训听课管理规定》《成教学院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管理办法》 《成教学院培训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极大提升了全省市县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管理水平

通过两年来的培训,全省市县农广校校长,骨干教师60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掌握了党和国家高素质农民相关政策,明确了高素质农民培训目标;掌握了培训教育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高了教学技能,学会了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培训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社会关注度,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同行多次来校学习交流。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陕西省教育厅等部门给予表彰奖励。获得陕西省“终身学习活动品牌”,承担培训教学的部分教师也获得“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

2.本成果惠及全省20.6万高素质农民培训

通过对全省市县农广校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提升各层面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水平,使他们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灵活,内容更切合实际,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更充分。按照当前全省每年培训20000名高素质农民,在册高素质农民206000人将从本项目培训获益。这对我省“3+X”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掌握了党和国家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学到了产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的乡土人才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他们发挥了“领头羊” 作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